|莊子毅醫師專欄|
「…含有○○因子,能夠由內而外徹底鎖住水分,一整夜修復明亮」
大部分的人看到這種廣告,完全不會了解○○因子是什麼物質,
只覺得是個「很厲害的高科技產品」。
實際上,這種廣告還真不少!許多市售的開架保養品,
也都是以「獨家△△配方」「專利☆☆成分」來做行銷。
那麼,實際上擦到我們臉上的到底是什麼東西?
為何有時候保濕產品用的很勤,還是越用越乾?
首先我們要知道,一個保養品裡面可能包含了幾十種成分,
但具有保濕功能的,只有特定幾種物質。
目前被認證能夠對肌膚起到滋潤功能的物質,主要分為兩大類。
▴封閉劑(保水): 💧
能夠顯著減少皮膚的水分流失,但在皮膚本身水分不足的狀況下,
並無法達到補水的效果,只能減緩流失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礦物脂
(Vaseline 凡士林)─能夠降低將近99%的水分流失!其他還有神經醯胺
(Ceramide 賽洛美)、石蠟、角鯊烯、矽靈、可可油、蓖麻油、橄欖油、
葡萄籽油、大豆油、貂油、鴯苗油、綿羊油、膽固醇…等等
▴潤濕劑(補水):💦
能夠接合並保留水分的物質。這類物質能夠快速提升皮膚的濕潤度,
但若環境濕度不足或沒有併用足夠的封閉劑,長時間反而會帶走皮下的水分。
這類物質主要包含:果酸、尿素、甘油、糖醇、玻尿酸…等等
┈
要做到充足的保濕,就必須同時做到開源(潤濕)及節流(封閉)。舉例來說,
如果單純使用高純度的潤濕型保養品,雖然使用完以後皮膚水水亮亮的,
實際上這些水分過不久之後就會流失掉了。
保濕產品的使用需要依照個人的膚況做調整。
一般來說一般膚況或油性肌膚的人並不需要特別加強保濕,
但若是乾性肌膚、有特殊肌膚疾病(異位性皮膚炎、
乾燥症…等等)、長時間室內空調、前往乾燥地區或遭遇到季節變換,
則務必要注意日常保濕產品的選擇及使用。
🧊🧊🧊🧊🧊🧊🧊🧊🧊
目前市面上的產品通常以名稱來區分他們的功用
─乳霜(較黏稠,以封閉劑為主)、
─乳液(較稀水,以潤濕劑為主);
但真正的效用還是要以產品標示上的成分及組成為主。
如同前面所提,要做到完整的保濕必須同時兼顧
「補水」及「保水」,
才能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。下次要選購保濕產品,
不妨拿起來仔細研究一下裡面的成分!
順便複習一下